时间: 2019-07-03 19:30 周三
地点: 复兴中路1380号
场地: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主厅
指挥:梵志登
纽约爱乐乐团

曲目:

肖斯塔科维奇:c小调室内交响曲,作品110a (配器:巴尔沙伊)
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作品55「英雄」

 

乐评:

今年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听纽约爱乐乐团和梵志登的演出了,但今天梵志登所带来的曲目的速度处理仍旧让我眼前一亮。

首先是上半场的肖斯塔科维奇。听完第一乐章的第一小节,观众们就立刻能察觉到梵志登处理下一种不同寻常的慢。这种很慢的速度在第一和第五乐章中都有体现。通过放慢速度,梵志登更好的能够表现出这首弦乐四重奏(室内交响曲)的深刻内涵,体现肖斯塔科维奇内心的那种抑郁和忧伤。在慢速下各个声部,特别是中声部,能够更仔细地被体现出来。接下来,第二三乐章的速度又被提到了很快,这是因为这两个乐章和一五乐章的情绪是很不一样的。这两个乐章似乎是对当时的政治局面的一种讽刺,以及作曲家内心的一种愤怒。梵志登在这首曲子的速度处理上的安排是对肖斯塔科维奇内心的起伏的很好的写照,唯一的不足可能是第一和第二乐章速度变化的过渡有些过于突然,尚缺乏一些如倍数关系的逻辑性,对比下来显得第二乐章的速度过快,但总体来说速度上的处理是非常不错的。

然而,对于下半场的贝多芬,似乎情况就很不一样。上半场那不同寻常的慢并没有传递到下半场来,而贝三的开头却是异常的快。这种较快的贝多芬持续了一整个半场。然而,不像上半场,下半场的速度似乎没有那么多的理论根据。诚然,每个人的贝多芬都是不同的,梵志登想要表现的贝多芬也许和其他人心中的贝多芬肯定有所不同。也许,他更想要表现的是贝多芬的朝气和活泼。但是,属于贝多芬的那独有的能胜过一切的那种力量,英雄的气概却在这个版本里有所缺失。整个第一乐章声音都比较的松散,也许正是因为过快的速度夺走了原本蕴含在贝多芬所写的精准节奏下的那无穷无尽的力量。第二乐章并没有很好的表现出葬礼进行曲应有的对英雄的离开的内在的悲壮,而是变成了一种形而上的外在的悲壮。特别是中段突然的加速更让人无法体会英雄的逝去的感受,更无法让人联系到后面英雄的一种重生。第三第四乐章似乎找回了一定贝多芬的特征,但总体来说并不是很好的贝多芬的一种诠释。当然,也许梵志登所希望让我们看到的也许是贝多芬的另外一面吧,但对此我们不得而知。

  • 梵志登 纽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

过去十年间,梵志登始终活跃在欧洲、亚洲、美洲的国际舞台上。2018–19乐季无疑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该乐季中,他以第26任音乐总监的身份来到纽约爱乐乐团。梵志登也将继续担任自2012年以来连任至今的香港管弦乐团音乐总监一职;此外,他还将重返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慕尼黑爱乐乐团、巴黎管弦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达拉斯交响乐团(他是该团的桂冠指挥),执棒上述乐团。他还将继续以客席指挥的身份与诸多乐团展开合作,其中有:芝加哥交响乐团、克利夫兰管弦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法国国家交响乐团和伦敦交响乐团。

在梵志登担任纽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的首个乐季里,他指挥了五场世界首演,还主持了一系列节目,通过与纽约全市范围的合作将音乐融入其中。「良知音乐」探究了作曲家们对当时社会问题的反应;「纽约故事:我们城市的线索」探讨了纽约移民经历的音乐表达;「安德里森的艺术」则聚焦于荷兰作曲家路易斯·安德里森的音乐。他还在林肯中心以「爱乐在大厅」演出接待了纽约的社区和服务专业人士;参与一年一度的阵亡将士纪念日公益音乐会以及迪迪和奥斯卡·谢弗在公园里举办的音乐会。

梵志登参与录制的唱片都受到了广受好评,其中包括2019年发行的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德彪西《大海》。这些优秀的录音作品也延续了纽约爱乐乐团与Decca Gold唱片公司的持续合作。值得一提的是,梵志登还同香港管弦乐团完成了一项长达4年的项目——为Naxos唱片录制瓦格纳《指环》四联剧。

梵志登生于阿姆斯特丹,是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历史上最年轻的乐队首席。他于1995年开始正式成为指挥;2012年,他荣获《音乐美国》年度指挥称号。1997年,他与妻子阿特耶成立帕帕肯诺基金会,旨在为自闭症儿童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协助。

  • 纽约爱乐乐团

纽约爱乐乐团在纽约市、全美境内、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文化地位。每个乐季,乐团通过纽约市内音乐会、全球巡回演出、数字录音系列唱片、国际广播、音乐教育项目等各种形式来与全世界逾五千万音乐爱好者们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2018–19乐季是梵志登——乐团历史上第26位音乐总监——上任的第一个乐季;同时乐团也与纽约市建立了更加密切的关系。在这个乐季中,梵志登执棒指挥了五场世界首演——作品分别来自:艾希莉·弗雷、陶祎文、路易斯·安德里森、朱莉亚·沃尔夫、大卫·朗,以及一些优秀的交响乐作品。他还主持了「良知音乐」、「纽约故事:我们城市的线索」和「安德里森的艺术」;还在林肯中心以「爱乐在大厅」演出接待了纽约的社区和服务专业人士。

自1842年建团伊始,纽约爱乐乐团就与各个时代的顶尖作曲家合作完成新作品的委约及首演。这其中不乏优秀作品,如: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约翰·亚当斯的普利策奖获奖作品《灵魂轮回》(为9.11遇难者所作)、埃萨-佩卡·萨洛宁的钢琴协奏曲、温顿·马萨利斯的第四交响曲《丛林》以及安娜·托瓦尔德多蒂尔的《超越黑洞》。在2018–19乐季,乐团还将上演两套全新的曲目。

作为一个微及社区、广至世界范围的文化资源,纽约爱乐乐团每年都会献演由迪迪和奥斯卡·雪佛赞助的纽约中央公园系列交响音乐会,并参与「纽约爱乐少儿音乐会」和「爱乐星期五」的演出;乐团也与诸多知名音乐学府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其中包括了上海乐队学院以及密歇根大学音乐学院。纽约爱乐乐团的足迹遍布了63个国家的432座城市。

作为历史最悠久的美国交响乐团和世界最古老的交响乐团之一,纽约爱乐乐团自1917年以来,迄今已灌录了2000余张唱片;2016年,乐团通过「脸书」完成了第一次史无前例的音乐会网络直播。2018–19乐季,梵志登接过了乐团音乐总监的这面大旗,成为继艾伦·吉尔伯特、洛林·马泽尔、库特·马祖尔、祖宾·梅塔、皮埃尔·布列兹、莱纳德·伯恩斯坦、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古斯塔夫·马勒之后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