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07-06 19:30 周六
地点: 复兴中路1380号
场地: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主厅
指挥:安德鲁·戴维斯爵士
钢琴:帕维尔·科列斯尼科夫
BBC交响乐团
曲目:
黄若:《交响民谣》 柴可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23
(钢琴:帕维尔·科列斯尼科夫)
埃尔加:「谜语」变奏曲

乐评:
从四首民歌的全新演绎,到俄罗斯和英国作品的经典,今天的音乐会曲目无一不体现了BBC交响乐团对音色的很好的把握。
在开场的四首民歌,BBC交响乐团(BBCSO)运用了基本全西方的乐器演奏出了中国味。这个版本尽管和原来的民歌本身有不少差距,在顺序的安排上更是将这部作品有所西方化,但就像黄若说的一样,他编纂这些音乐不仅是为了保存原始民歌的生命力,也是制作了全新的作品。接下来的柴可夫斯基亦是体现了乐团对于俄罗斯派浪漫主义时期作品的精准把控,无论是抒情的乐段还是富有张力的乐段都非常好的表现了出来。下半场加演的练声曲无疑是更加证实了这一点,只是如果有更多的对低音声部的强调的话可能会更好地体现出俄罗斯音乐的浓厚。
下半场的谜语变奏曲作为英国乐团的拿手曲目更是充分体现了乐团的水准。在戴维斯爵士的带领下BBCSO不仅非常精准地还原了谱上各个细节,还对埃尔加所谓的谜语背后的深层意义给予了很好的诠释。对于每一个变奏的不同以及相同之处,BBCSO都通过一遍遍重复的主题中的音符高低长短、力度记号和速度变化将埃尔加的朋友们(以及他自己和一条狗)的不同性格以及在生活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表现了出来。若演绎只是到此为止,那这部作品则只是埃尔加的一部个人作品,不可能受全世界这么多人的喜爱。正是萦绕在这部作品身边的种种谜团吸引着人们,而BBCSO通过各种不同音色的对比和糅合将这些谜团以一种似隐似现的朦胧感带入了演绎当中,特别是在Nimrod变奏中:弦乐的柔和,木管的清澈,铜管的粗犷交织在了一起,声部之间的力度安排一点也不显得突兀。这层朦胧感似乎在告诉我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那么一个像Nimrod (Jaeger)的人在我们身边;同时,它也在告诉我们,谜语的答案也许对我们都不尽相同。
- 指挥 安德鲁·戴维斯爵士
安德鲁·戴维斯爵士自2000年起担任芝加哥抒情歌剧院的音乐总监与首席指挥。他自2013年1月起任墨尔本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戴维斯爵士通过他丰富的录音作品,众多的国际巡演与客座演出,以及与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的多家名团与著名歌剧院的合作,成为如今世界上最受认可、最具知名度的指挥家之一。
在2018至2019乐季,戴维斯爵士在芝加哥抒情歌剧院执棒了三出歌剧,分别是莫扎特的《伊多美尼欧》、分别在四个季节里呈现的新制作《指环》中的《齐格弗里德》、马斯奈的《灰姑娘》。除了每年定期在BBC交响乐团、BBC爱乐乐团和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担任客席指挥之外,他还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出约翰·哈比森的《第二交响曲》,执棒BBC威尔士国家管弦乐团诠释柏辽兹的《基督的童年》。今夏,他重返爱丁堡艺术节,演绎了瓦格纳的《诸神的黄昏》,受到高度好评。
戴维斯爵士的指挥生涯长达四十年,曾经在多家世界著名的歌剧院和交响乐团担任艺术领导者,其中包括BBC交响乐团(桂冠指挥、1991年-2004年间任首席指挥,是自该团的发起者阿德里安·博尔特爵士以来任期最长的指挥),格林德伯恩艺术节歌剧团(1988年-2000年间任音乐总监),以及多伦多交响乐团(桂冠指挥,1975年-1988年间任首席指挥),他仍然在多伦多担任过渡时期指挥,任期到2020年。此外,他还荣获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的荣誉指挥称号。戴维斯爵士还曾活跃在许多世界一流的歌剧院的舞台上,包括大都会歌剧院、斯卡拉歌剧院、考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拜罗伊特音乐节,以及慕尼黑、巴黎、洛杉矶和圣塔菲等地的重要歌剧院。在这些团体之外,他还曾携手许多国际上的重要乐团,例如柏林爱乐乐团、阿姆斯特丹皇家会堂管弦乐团、鹿特丹爱乐乐团和英国所有的主要乐团。
戴维斯爵士在艺术生涯中录制了大量的获奖录音,最近录制的CD包括柏辽兹、布利斯、埃尔加(获得了2018年金音叉大奖的交响曲音乐奖)、芬齐、格兰杰、戴留斯、艾夫斯、霍斯特、亨德尔(荣获2018年格莱美奖最佳合唱录音奖提名),以及约克·鲍文(荣获2012年格莱美奖最佳管弦乐录音奖提名)等作曲家的作品。他近期为Chandos唱片录音,他自2009年起就成为了该厂牌的专属艺术家。
戴维斯爵士1944年出生在英国的赫特福德郡,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在开始学习指挥前曾是一位管风琴学者。他多元化的演出曲目上至巴洛克时期,下至当代,覆盖了交响、歌剧与合唱作品。在交响乐与歌剧核心曲目之外,戴维斯爵士是20世纪曲目的推崇者,其中包括雅纳切克、梅西安、柏辽兹、埃尔加、蒂皮特、布里顿等作曲家的作品。作为首席指挥,戴维斯爵士始终参与新曲目与新作品的创作与首演工作,执棒了大量的新作。
1992年,戴维斯爵士被授予大英帝国司令官奖章;1999年,他在新年授勋名单里被列为爵士。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诺克斯学院授予了他荣誉博士学位。
- 钢琴 帕维尔·科列斯尼科夫
以伦敦作为演出中心的帕维尔·科列斯尼科夫,出生在一个塞尔维亚科学家家庭。在专注于钢琴之前,他学习了十年钢琴和小提琴。他在克里斯多夫·巴登先生、RCM奖学金基金会和服部良一基金会的鼎力支持下,曾就读于莫斯科国家音乐学院,师从谢尔盖·杜伦斯基;在伦敦皇家音乐学院随诺尔玛·费舍尔学习;并且在布鲁塞尔的伊丽莎白王后音乐堂师事玛丽亚·若昂·皮雷斯。科列斯尼科夫曾经荣获米尔斯坦奖章,此外还是伦敦皇家音乐学院的本杰明·布里顿钢琴教席获得者。他自2014年至2016年连续获得BBC第三频道的新一代艺术家称号。
在2014年1月首次亮相维格摩尔音乐厅之后,《每日电讯报》给予了他这一场独奏会五星评价,并将其称为“近期伦敦诸多如此场合中最值得铭记的一场。”他在2012年的霍恩斯国际钢琴大赛中获奖,为他带来了包括在卡内基音乐厅的赞克尔厅、柏林音乐厅、巴黎卢浮宫、温哥华独奏协会、拉霍亚音乐协会、美国斯伯莱托音乐节、加拿大的渥太华室内音乐节和班夫夏季艺术节等地举办独奏会和参加音乐节的机会。目前,他定期重返伦敦维格摩尔音乐厅演出。2017至2018乐季,他首次在韩国、日本和马德里举办了独奏会。他在2017年夏季再次登上BBC逍遥音乐节的舞台,在卡杜甘音乐厅诠释了一场座无虚席的肖邦独奏会。
2013年3月,Honens厂牌发行了一张他的获奖演出现场录音,《BBC音乐杂志》评论道“(这张唱片有着)无与伦比的透明度、一以贯之的音乐性和令人叹为观止的美感。”他的第一张录音室录音由Hyperion厂牌发行,博得了评论界的好评。《星期日时报》描述他在这张柴科夫斯基作品录音中的演奏有着“情感与冲动”。Hyperion在2016年9月初发行了他的肖邦马祖卡专辑,深受全世界评论家们的赞赏,获得了一项金音叉奖,并且被《每日电讯报》提名为“2016年25项文化最佳”之一。他录制的路易斯·库普兰的钢琴作品集,2018年3月由Hyperion发行,随后在2018年8月底又发行了一张贝多芬作品集。
科列斯尼科夫曾经合作过的乐团包括:多伦多交响乐团、卡尔加里爱乐乐团、马耳他爱乐乐团、俄罗斯国家爱乐乐团、伦敦爱乐乐团、英国爱乐乐团、巴西交响乐团、BBC交响乐团、BBC爱乐乐团、BBC威尔士国家管弦乐团等等。他曾经与柴科夫斯基交响乐团、捷克国家交响乐团和弗莱明交响乐团一同在英国和欧洲巡演。他在2016年夏首登BBC逍遥音乐节,与伊兰·沃尔科夫棒下的苏格兰青年管弦乐团合作演绎了柴科夫斯基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他在2017年夏重返逍遥音乐节舞台,在卡多甘音乐厅演绎了一场肖邦独奏会,门票售罄。
2018至2019乐季,科列斯尼科夫将会再次携手伯明翰交响乐团和BBC交响乐团,还将第一次与哈莱交响乐团合作。他将首次在伦敦伊丽莎白女王音乐厅举办独奏会,这是该音乐厅国际钢琴系列的一部分;他还会第一次亮相伦敦艺文中心,并会在巴黎、维克桑、南安普敦和布莱顿举办独奏会。
- BBC交响乐团
从1830年建立之时起,BBC交响乐团始终处于英国音乐生活的核心。该乐团在BBC逍遥音乐节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每年在这一音乐节上演出十余场音乐会,包括逍遥音乐节开幕音乐会和最后一夜音乐会。
BBC交响乐团在伦敦巴比肯中心举办一年一度的音乐季,是中心的合作乐团。2018至2019乐季的演出围绕首席指挥萨卡里·奥拉莫展开,携手物理学家布莱恩·考克斯教授全新演绎了霍斯特的《行星》,在BBC交响乐团合唱团的90周年纪念庆典上演出了埃塞尔·史密斯的《D大调弥撒》和巴赫的《b小调弥撒》,还诠释了理查德·卡斯顿、托马斯·拉赫、彻利尔·弗朗西斯-霍德和奥古斯塔·瑞德·托马斯的新音乐作品。此外,乐团还呈现了纪念一战、乔治·利盖蒂、利迪亚与莉莉·布朗热姐妹的全场音乐会。
BBC交响乐团经常与君特·旺德指挥席位获得者谢苗·比契科夫,以及桂冠指挥安德鲁·戴维斯爵士合作。乐团重视为BBC电台第三频道录制的录音室录音,以及在世界各地录制的作品。乐团非常执着于诠释20世纪与当代音乐,他们近期受人委约演出和首演的音乐包括菲利普·卡希安、安娜·克莱恩、乔治·沃克和姚恩豪等作曲家的作品。
乐团还致力于发觉富有创意的教育作品,目前正在进行中的项目包括《BBC十曲》、《音乐活动之旅》,向家庭介绍古典音乐;乐团还拥有BBC交响乐团家庭乐团与合唱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