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25 周五 20:00
地点: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主厅
指挥:张洁敏
女高音:芮内·弗莱明
上海交响乐团
曲目:
门德尔松:《赫布里底群岛》序曲(《芬格尔山洞》) 10’
舒伯特:「致西尔维娅」,D.891 3’
舒伯特:「夜与梦」,D.827 5’
舒伯特:「鳟鱼」,D.550 2’
莱翁卡瓦洛:《丑角》序曲 3’
施特劳斯:《随想曲》(终场) 25’
—
威尔第:《假面舞会》序曲 4’
威尔第:「杨柳歌」与「圣母颂」,选自《奥赛罗》 13’
马斯卡尼:《好友弗里茨》间奏曲 4’
托斯蒂:「理想佳人」 4’
莱翁卡瓦洛:「米赛特轻启嘴唇」,选自《波希米亚人》 2’
德克雷申佐:「燕归巢」 4

乐评: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在继格鲁贝罗娃之后迎来了又一位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芮内弗莱明。 与格鲁贝罗娃不同,弗莱明是著名的抒情女高音,自然在曲目选择上也与格鲁贝罗娃不同。 这场演出的指挥,则是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多年的张洁敏。
演出以门德尔松的赫布里底群岛序曲开场。在一开场,上交弦乐的优势就有被体现出来。开头的弦乐在张洁敏的处理下充分的体现了水波荡漾的感觉。张洁敏在弦乐细节的处理上还是比较不错的,渐强渐弱都比较忠于原谱,有些不足的是管乐的细节上面,特别是音色以及和整个乐队的配合方面有待提高,而整首曲子演下来感觉大框架也有些散。
在序曲结束后,弗莱明就出场了。她首先带来了舒伯特的三首艺术歌曲。这三首歌曲风格各不相同,而弗莱明在不同风格之间的切换十分自如。在“夜与梦”中,弗莱明就展现了抒情女高音那极其优美的音色,为观众们刻画了一幅优美而又安宁的图画。在“鳟鱼”中,弗莱明则体现了完全不同的一种音色,十分轻快,却在追求音乐的同时清晰的表现了歌词的内涵。这三首小品尽管短小精悍,却充分体现了弗莱明的演唱功底
说到音乐与歌词的关系,就不得不提到演出的下一首作品。理查施特劳斯的随想曲即是基于这个问题。在音乐会上演的终曲中,弗莱明的演唱中充分地表现了在二者之间选择的纠结,以及各种不同情绪的表达,展现了音量和音色上丰富的变化。不过由于这本是一部歌剧作品,加之这只是一个选段,在整个作品上还是会感觉有些散。
下半场都是意大利的作品,而重头戏则是在威尔第的歌剧奥赛罗的两个唱段上了。弗莱明在这两个唱段上的情绪代入做的非常棒,仿佛把音乐厅中的观众代入了歌剧的情节当中。这一切都是通过弗莱明对音色和力度的掌控所做到的:她在不失音乐性的同时做出了一种如泣如诉的效果。下半场的其他一些声乐作品,包括三首加演曲目,都是一些小作品,在风格跨度上非常大,从像“我亲爱的爸爸”这样传统的歌剧曲目到意大利当时的通俗歌曲再到格什温的百老汇作品,更是充分体现了弗莱明的演唱范围之广。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他们的排练时间很有限,张洁敏与上海交响乐团与弗莱明的配合也是十分不错,可见上海交响乐团现在的进步也是很大的。
本场音乐会有一个小遗憾就是由于上交音乐厅的设计导致后面观众在欣赏声乐作品时会感觉声音很闷,不过这也不能遮盖弗莱明动听的歌声吧!
- 弗莱明
她外形甜美漂亮,气质高贵典雅,音色纯净通透,声音极具表现力,兼具施瓦茨科普夫的抒情性和普莱斯的戏剧性,因此被誉为”当今最华丽抒情的莫扎特女高音”。可以说无论是亨德尔的古典作品,还是罗西尼、多尼采蒂的经典花腔,抑或现代爵士乐音乐剧,她都能演绎得淋漓尽致。
1995年, 弗莱明与”环球”Decca唱片公司签约成为其专属艺人后,弗莱明的声望攀上巅峰,不仅被《音乐美国》杂志推崇为“美利坚最美丽的声音”,还获得索尔蒂纪念奖、留声机唱片大奖、“法国古典音乐奖”。 她所取得的成就也代表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声乐领域的最高水准。
hindi movie
Hi there. I found your site via Google while looking for a similar topic, your website came up. It appears great. I have bookmarked it in my google bookmarks to visit then. Caryl Cullan Vashtee